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航标 >> 航标前景 >> 正文 >> 正文

酸甜苦辣咸哪一种是你的味道

来源:航标 时间:2022/9/24

辞旧迎新日,万家灯火时。有这样一群人,在大家欢聚一堂的时刻,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

他们是漂泊在异乡的船员、验船师,是坚守在一线的航标工、海事执法人员,是用声音传递温暖的海上电台主播、是拯救生命于生死一线的救捞人,是为国引航、保障水路物资运输安全畅通的引航员……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品尝酸甜苦辣,体验世间百味,成就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春节我在岗,初心不打烊

今天,我们聚焦基层一线的水运人

听他们讲述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里

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

动人故事

海水与汗水交融咸咸的

我是于小航,是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一名搜救副驾驶,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也是我第五次在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

过年,应该有“年味”,对于节日期间值守在一线的救捞人来说,年味则是“咸”的,是咸咸的海水、泪水和汗水的味道。

回望过去一年,我参与了很多次救助任务,其中有一次印象深刻。那天,大寒潮突袭山东省烟台海域,在烟台港外锚地避风的一艘货船由于风浪过大,锚链断裂随风漂航,随时都可能倾覆和破损沉没,船上8名船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作为值班机组的一员,在接到救助任务后,我随机组立即响应、迅速行动,在任务准备过程中,我们得知救援现场的天气非常恶劣,风力8—9级,浪高4—5米,航路上随时有降雪可能。按照运行规定,这种恶劣天气下,我们可以选择取消执行任务。但救助直升机是被困人员最后的希望,考虑到遇险船上8名船员兄弟和他们背后的8个家庭,我们值班机组当即决定,冒着风险,开展救援任务。

救助现场环境远比预想的还要恶劣,阵风11级、浪高5米、强降雪,遇险船随着海浪上下起伏巨大,给绞车吊运作业带来了极大困难。凭借着日常训练和以往大量的救助经验,我与机长共同操纵直升机稳定悬停在遇险货船上方,最终在全体机组成员的通力配合下,一次性将所有遇险船员全部救起,随着最后1名船员被救上直升机,我们才长长地松了口气。任务圆满完成时,才发现在寒冷的机舱,自己全身已经被汗水浸透,遇险人员获救后激动地流下眼泪,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海水、泪水和汗水交融出淡淡“咸”味。

截至目前,我所在的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已在恶劣复杂的天气海况下安全飞行了小时,执行救助任务近起,在惊涛骇浪中成功救助各类遇险人员人。

回想这一年发生的一幕幕,春节期间虽然无法与家人一起感受幸福团圆的年味,但坚守在救助一线岗位感受淡淡的“咸”味,守护海上和周边岛屿人民群众平安,我想,这就是坚守的意义。

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搜救副驾驶于小航

自动化码头作业真香

今年春节,我又是在岗位上度过的。自从年进入青岛港集团,成为一名集装箱码头桥吊操作司机以来,这样的过年方式我早已不稀奇。今年除夕当天,自动化码头作业量同比增长52%,重点作业线同比增长52%,在“宏昌”轮作业中还创出了单机平均效率每小时46.1自然箱的高效。尽管不能与家人团聚,春节值班却让我感受到了奋斗的幸福。

在以前,桥吊司机可谓是“码头上的飞行员”——我们在一个四五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随着作业的位置在五十米的高空中不断移动;轮子与轨道间的颠簸也让我们感受到钢铁机械带来的巨大力量,几十吨的重物在我的脚下穿行,身边充斥着电机声、对讲机的指挥声、机械的振动声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自己说话的声音都听不清。

后来,自动化码头项目组成立了,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对自动化桥吊远程操控项目进行设计。当时,自动化桥吊远程操控项目在全球没有完整、高效的设计方案,我们在无借鉴、无经验的基础上,反复模拟比较中创造了“青岛方案”。

在这里,以前人车流动的繁忙场景不见了,目之所及皆是钢铁巨兽,没有了人机混杂,人员安全就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除了作业环境发生变化,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指引下,我带领着操作团队从零开始,创新操作,形成行业标准,不断刷新着装卸纪录。年8月25日,在“地中海马汀娜”轮作业过程中,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52.1自然箱,我们再次实现自我突破,第7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世界纪录。

我积极发挥现场作业经验,被公司任命为作业副经理。综合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成果,我在行业期刊上发表了《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方案选择分析》《AGV海侧支架充电方式下充耗电量分析》等4篇论文,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集装箱起重中转平台”。

自动化码头给了我第二次职业生命,感受到奋斗的幸福,这一切得益于集团、公司打造的平台,使我不断提升。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我就想说一句:自动化码头作业,真香!

青岛港QQCTN操作部

副经理兼作业执行室经理王崇山

褪去青涩逐浪行

魏新元(左)。

年7月,我正式成为一名船员。因为船上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文化差异再加上时差,导致年味儿很淡。即便这样,我对家人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丝毫未减。

在海上过年是海员们的常态,这已经是我在船上度过的第二个春节。受疫情影响,空运航班大幅缩减,海运依旧正常运转,石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粮食、生鲜水果等重要资源的运输都离不开海员的默默奉献。我始终都为自己是一名海员而自豪,毕业签就业协议时,我没有丝毫犹豫。

事实证明,这个工作为我提供了一个发光发热的舞台。在工作中,我渐渐褪去青涩,成为更专业更强劲的自己。

船上就像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除了食物燃料补给外,其他部分几乎“自产自销”。发电、造淡水、污水垃圾处理等等,这些都由船员们自己处理。上船后,仅仅是执行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我每天就过得很充实。作为一名年轻的船员,我有些稚嫩青涩。于是,刚上船时,我要求自己少说话多观察,等了解清楚之后再多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努力展现出中国轮机员的高水平。

设备总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疑难杂症”,就像游戏中打怪升级一样,令我既兴奋又头疼。作为一个青涩的“玩家”,每当我分析出可靠原因并且攻克这一难题时,瞬间的成就感就是我在船上最开心的时刻。现在,作为三管轮,我已经能在船上独当一面了。

如今,设备电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知识的水平要求也更高。工作之余我会花较多时间去查阅说明书,实在搞不懂时就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