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这个在沿海港口城市司空见惯的产物,可以说是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在雷达应答器、DGPS系统或是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综合导航等体系建立之前,全靠塔顶的微光,照亮船舶夜晚归家的路。随着上述系统的建立,灯塔的护航作用逐渐转弱,更多的是作为历史地标或建筑遗址保存下来,而在广州还有一座近代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便是舢舨洲灯塔。
这座灯塔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龙穴社区居委龙穴岛东侧珠江口和伶仃洋交汇处的舢舨洲岛,舢舨洲岛是虎门水道与蕉门水道出海处之间龙穴岛东侧的一个孤岛,四面临水,甚至有人说,整个舢舨洲岛都是为了这座灯塔而存在。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座灯塔,就会被它欧式的外形所吸引,这是年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算算屹立在南沙也已经上百年了,而且可以说是近代灯塔发展史的微缩博物馆:介于当时的科技,灯塔最开始使用的是电石灯头配电石雾炮,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炮膛里电石瓦斯混合空气燃烧时会发音,后来才在灯楼安设了乙炔灯。
到了年,灯塔技术得到全方位升级,舢舨洲灯塔成为我国第一批采用太阳能蓄电池供电系统供电的灯塔,此后又陆续安装了包括雷达装置、风力发电机、电雾号等当时最新式设备,特别是在年,广州航标处专门从西班牙进口了价值30多万美元的“牛眼”的透镜用作灯塔的主灯,呈6角形可以聚出6束光线束,虽然灯泡只有60瓦,但黑夜里远在18海里外都清晰可见,可谓节能环保,还被配了一盏美制辅灯,一但主灯失灵,辅灯将会自动亮起,可谓“永不熄灭的明灯”,可在任何天气下全天候提醒过往船舶注意安全。
虽说灯塔的效力逐渐减弱,甚至在年已经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反而仍在继续工作,成为了广州唯一仅存的、还在使用的近代航海灯塔,守望着南沙上百年。
如果你踏上舢舨洲码头,可能会遇上舢舨洲灯塔唯一的一名守岛人,人称“黄岛主”的黄灿明,他从年登岛至今,面对茫茫大海,与烈日与海风为伴,每天重复着升国旗、擦灯罩等繁琐的维护工作,一晃就和舢舨洲灯塔守护南沙二十余年。
黄家人与灯塔的故事可不止黄灿明一人,它的祖父就曾守护附近的金锁排灯塔30多年,而他的父亲黄振威则一直奔波在虎门河道上,为维护航标事业奉献了整个青春,他的儿子黄登科也于年成为黄家第四代航标工,一家四代都与灯塔有着不解之缘,放眼全国也不多见。
就像原南沙区政协主席熊文辉曾说过:“看惯了珠江两岸闪亮的灯火,我独爱河口的那盏夜航灯。那灯光虽然微弱,却映照着方圆三十里的航程。”,舢舨洲灯塔不仅是一个建筑,也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与心灵的灯塔。
你们所在的城市也有什么富有意义的老建筑吗?欢迎在评论中与大家分享呀!
图由“印象南沙”提供,摄影:陈小铁,仅作为讲述介绍使用
文由旅游狂魔夏夏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寻美南沙#
关于作者:目前已经前往过全球+城市,并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以及斯里兰卡当过国际志愿者,欢迎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