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镇鬼楼建于上世纪20年代,卢作孚为建设北碚“嘉陵江小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招揽人才,为其留洋好友、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白敦容建造,是北碚最早的一座洋房,俗名白家洋房。洋房一楼一底,中西合璧折中主义建筑,地处大沱口一山顶上,能俯瞰嘉陵江江景,远眺北碚老城。西岸的金刚碑、缙云山上都能明显地看到此楼房的夜晚灯光,像是桅杆和航标灯塔闪耀的光芒。似乎还能够看见朦胧晃动显露的人影子,更有甚者说偶尔还能听见人的惨叫声音,充满了神秘感。后来工业大发展,洋房才淹没于厂房民舍中,地址难寻。关于鬼楼的传说版本不一,流传广泛,使得它颇有名气。
1白面人夜哭泣
相传白敦容在此居住不到一年就仙逝了,死后葬于楼内。他的太太是位洋夫人,独居于此,路过的人经常听到有面色煞白的人在夜晚哭泣,渐被人传说此楼不吉利,有鬼。抗战时期,洋楼为复旦大学学生租用,有一学生死于房内,长期无人收尸,后被传为鬼楼。
2猴子鬼影
(交织的藤蔓也遮不住精美的翘角飞檐)
实考时又有当地年长居民说,白和其夫人感情非常好,在此居住时养了一只猴子,后来白的夫人去世,白独居于此很长时间,后来搬回了湖北,却留下猴子没带走,到了晚上猴子在楼内乱蹦,被人认为是鬼影。
3大学生死于楼内
(楼板多出断裂坍塌,可从一楼看见二楼露台的窗户)
还有居民说,白和夫人不育,非常想要孩子,于是领养了两个,岂料天不遂人愿,两个领养的孩子也相继夭折,夫妇不舍孩子,于是将孩子埋在楼内,后来夫人也离世,白将夫人也埋于楼内。解放后有两个大学生相约到楼内玩耍,结果死于楼内,洋房遂被传为鬼楼。
4富家女和渔夫
由于别墅楼的奢华和优越的地势位置,很多人都争相看中这幢别墅,后别墅落到了一个富商手里,他女儿的闺房正好是二楼面向嘉陵江峡口的房间,每天梳妆的时候都可以看见江上来来往往的渔船,而这个时候总是有一阵非常美妙的歌声飘进她的窗户,那是一个年轻渔夫每天都唱着渔歌去打渔,由于听久了就有了好感,最后两人竟然相爱了。但女孩的父母看中了一个官二代,于是抗争开始了,经过无数个来回,最后却是个悲惨的结尾。那个官二代设法毁了渔夫的容,伤了他的喉咙,渔夫因为无法再面对女孩就自杀了,女孩知道了这个消息,悲痛欲绝,从别墅的悬崖跳下殉情了,女孩的父母也伤心的搬出了丧女之地。(这个传说成了电影创作题材,年以此幢别墅为取景地拍了当时名躁一时的惊悚片《夜半歌声》)
5披头散发抱男尸
(大门上方贴上了灵符)
传说一天傍晚,从合川下来一人,刚出温塘峡口,突然雷雨大作,四顾无一避雨之处,只见小山顶上有一小楼房,乃投于其檐下,雨停,一轮明月高挂,微闻楼上有声响,这人向上一望,只见一女人,披头散发,抱着一男尸站立窗前,吓得来人魂不附体,狂奔而逃……逃至东阳镇时,晕倒街心,有人将其救醒,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有鬼,有鬼……”
6拆楼人当场死亡
(楼板摇摇欲坠)
到了年的文革初期,重庆“八一五”红卫兵前往鬼楼扫四旧。抡大锤的红卫兵刚砸开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被砸开围墙倒在旁边的草丛中,上面渗出了丝丝红色的浆迹,红卫兵们吓傻了,此时还真巧,可能是砸墙震动了墙体,本来就几十年废了的楼顶烟囱哗的一下就掉下来了,正好砸到了抡大锤的人身上,当场毙命,其他人吓得落荒而逃,从此之后再没有人敢去鬼楼寻事了。这些传说真假无从考究,但说来还是吸引人的。
关于鬼楼的传说版本不一,民国时,中央日报曾刊登一系列相关报道,著名文人林语堂、卢子英、田汉等就鬼楼引发的传闻指责中央日报哗众取宠,编造新闻。而中央日报记者一口咬定自已的亲身体验,众说纷纭,一时重庆的报刊媒体热闹了一番。中国第一部恐怖电影《夜半歌声》(年版)曾在此取景。现鬼楼已成危房,垮塌严重,从其残存的翘角飞檐,可以推断当年是相当豪华的。
(屋内有随处散落的河图洛书,八卦图,墙上还有钟馗。)
上述故事或许一个都没有发生过,或许有一个是真的,又或许在历史长河里全部都发生过。
到达方式:
北碚公交车站→路公交车大沱口下车→步行至川仪19厂家属区山坡上。
需要装备:
手电头灯,备用衣服,运动鞋,相机,头盔,饮用水和干粮,绳索,手套,止血贴和蛇药,指南针,打火机等。
注意事项:
1.城市探险活动前,应告知亲友要参加的活动时间、地点、路线等情况;
2.活动参与人数不宜过多,不要单独行动,2-10人为宜;
3.废弃老建筑危险性较大,应注意随时可能坍塌的木头和地板;
4.旧厂房和空气中可能含有有毒气体,应谨慎行事;
5.如夜晚爬山或在野外,应准备防虫鼠的药物;
做一个有故事的同学
探索重庆好玩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