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航标 >> 航标前景 >> 正文 >> 正文

广州港国际航运枢纽头号工程建设按下

来源:航标 时间:2023/8/7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今天从中交广航局获悉,“五一”假期期间,以世界领先、亚洲最大的中交旗舰“浚洋1”为代表的中交广航局四艘大型耙吸式挖泥船队,奋战在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施工现场,开足马力施工,为广州港国际航运枢纽的“头号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

中交广航局参建的VI标段施工内容主要为总长度约4.8公里的疏浚工程和航标工程,航道设计底标高为-17米,按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减载)双向通航的标准建设。工程实施后,将彻底结束珠江口至南沙港区大型集装箱船舶单向通航历史,实现全线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减载)双向通航,为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类高速客船、货船、沙船、渔船等通过该施工段的通航密度非常大。为提高施工效率,“浚洋1”船长张裕山每天都坚守在驾驶台值班,指导驾驶员、挖泥长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定深开挖。“虽然水下作业看不见,但是我们有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可通过三维立体效果图直观跟踪和记录疏浚轨迹。在施工中,我们坚持分段、分条施工,这样才能控制好开挖的宽度和深度。同时,我们在场四艘大耙都加强了瞭望,做好避让工作,确保安全、高效地为广州港打造出一条优质的深水航道。”

据介绍,“浚洋1”具有先进的DGPS定位设备和多波束测深仪,可以在施工期间加强过程检测,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施工人员可以在电脑上及时观测当前水深和挖深情况,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有效确保施工质量。

本次施工主力军“浚洋1”是第二次投入到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建设。之前“浚洋1”先后参建了中斯“一带一路”标杆项目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科威特LNG项目、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等多个重点项目,为推进“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把工作做在前面,目标船舶到场后立即进场施工,确保用好每一分钟!”自进入开工筹备阶段以来,中交广航局广州港项目部把安全与工程管理重心前移一线,项目配备“双安全总监”制,施工船舶采用“双船长”制,大大加强了项目安全管理力量。在防疫工作常态化的情况下,项目部定期为各船舶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详细部署各船舶施工方案策划和安全保障措施,全面落实疫情严防严控工作,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安全“施工网”。

“中交广航局还将继续投入5艘施工船舶,预计5月中旬这里将是一幅‘九龙戏水’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我们还将以劳动竞赛目标倒排工期,细化施工任务,严格现场管理,争取在7月31日‘抢’完施工任务,打造优质工程。”中交广航局广州港出海航道项目经理万华林表示。

记者获悉,此次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总投资预算约为29.36亿元,为广州港建设历史上投入资金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建设单位广州市港务局将广州港打造成世界一流港口的战略工程。从“九五”计划开始,广州市港务局已先后组织实施了出海航道一期、二期工程、南沙港区出海航道拓宽工程和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和年度维护工程,累计投资约70亿元,这些费用全部由政府出资,保障港口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直接降低港航企业及其他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在当前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港口在有序推进全国复工复产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加快推进港口建设发展意义重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妍通讯员岳佳琪、俞文锐、许霞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林传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