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女
如
兰
从古至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德女如兰》这本书共收集了个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女子故事,有母仪天下的周朝“三太”;有足不出户,成教于天下的孟母、岳母;有助夫成德的乐羊子妻……上至宫廷,下至民间。这些女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灿烂夺目又朴实无华,用她们的贤德、智慧庇护着华夏大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女性。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家庭美德,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近期,内江市妇联组织开展“德女如兰”系列诵读活动,引领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建设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今天,小编带你走进《孟轲之母》。
诵读者
单位:内江广播电视台姓名:项月思
职务:内江交通广播《快乐直通车》主持人
孟轲之母
孟轲的母亲,被后人誉为华夏史上四大贤母之首,她养育的儿子孟轲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孟轲继孔子把儒学升华并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是儒学成为华夏文化的精神主流。
“孟母三迁”:
孟子幼年丧父,全靠母亲一人日夜纺织维持生计。由于家境贫寒,孤儿寡母只能租住在墓地边。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的小伙子用锄头挖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和几个小伙伴学会了安葬和哭号。
孟母皱起眉头说:“这哪是我儿子居住的地方呢?”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集市旁有个屠宰场,孟子和小伙伴们学屠夫宰杀猪羊,并吆喝叫卖。孟母皱起眉头说:“这哪是我儿子居住的地方呢?”
于是,又搬到了一间学堂旁边租住,孟子就跟小伙伴们读书、习礼。孟母高兴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居住的地方呀!”孟母是卓有见识的女人,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示天下父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好种子仍需好土壤,即使孩子有善根利智,没有后天良好的人文环境教育,好比一颗优良的种子播在盐碱地或石板上,生命怎会绽放?
“断杼教子”: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与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贪玩的习惯。
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劝导孟子”:
孟子成年后,从外面参学回来,推门看到妻子裸身坐在地上,摔门而走。孟子对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母亲准许我把她休了。”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她不讲礼仪?”孟子说:“我亲眼看见她裸身坐在卧室的地上。”
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礼经》上这样说,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有谁;将要进入厅堂时,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礼经》上这样讲,是为了对屋里的人尊重,不让屋里的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今天,你从外面回来,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屋没有敲门寻声,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呀!”
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后,向妻子赔礼。
孟母教子的故事,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后世女子为母之道的航标。
原标题:《德女如兰系列诵读
孟轲之母:女子为母之道的航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