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一周年系列评论④
锚定气象强国新航标加快气象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阐述加快建设气象强国的核心要义,为新时代气象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对于鼓舞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勇做科技创新排头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激荡风云,实干筑梦。这一年,全国气象部门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和生动实践,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气象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决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气象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重大气象科技成果频频“刷屏”,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展现出中国气象的蓬勃生机。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着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首次开展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无人机及所有探测载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我国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开展海洋综合观测的空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和气象遥感卫星技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的郑重承诺,风云卫星家族惠及全球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实现未来10天3小时间隔的全球10公里网格预报产品和个城市预报业务运行……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把握发展自主权,逐步构建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业务新格局,彰显大国担当。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力攻克气象关键核心技术。紧紧牵住预报预测预警这一“牛鼻子”,发展智能预报业务,构建完整、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强化分钟级降水快速更新预报技术研发;攻关气候预测难题,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气候模式进入准业务化运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攻克“卡脖子”环节,为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合力提供更多科技供给。在希望的田野上,气象科技服务两系法杂交水稻,助力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公斤;在最难啃的“天路”上,川藏铁路工程相关气象科研成果得到应用;在紧张的冬奥会筹备中,“科技冬奥”专项成果取得良好实战效果。尤其是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广覆盖、快响应、精准化技术优势,有效解决防疫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直面人民期许,保护生命安全、赋能生产发展、促进生活富裕、守护生态良好,践行气象使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中国气象局党组高位部署、统筹推进,全国各地气象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必能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气象强国的航船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要求,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切实增强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建设气象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围绕突破气象科技瓶颈和实现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实施气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谋划科技创新重大任务和项目;构建开放协同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研布局、强化科技队伍、深化协同创新、细化保障机制;激发气象科技创新活力,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奋楫中流正当时。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各级气象部门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要求,锚定气象强国目标,砥砺科技自立自强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审核:段昊书
作者: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