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国栋娄和军任宇波邵方超
海右春风又一年
——山东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述评
编者按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东发展十分关心。一年前的6月,总书记亲临山东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山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形成了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全省上下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努力向总书记、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今天起,本报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牢记总书记嘱托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海右春风又一年”,组织记者深入全省各地蹲点调研,聚焦山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显著变化,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磅礴奋进力量,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华社发年6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视察。这是14日上午,习近平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同村民们亲切交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海右春风又一年。
年6月9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并到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地视察,对新时代山东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亿万齐鲁儿女如沐春风、备受鼓舞。深情似海,厚望如山,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镌刻在山东发展史上,铭记于全省人民心中。
天地转,光阴迫。一年来,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举旗定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担当作为、苦干实干,书写出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时间的意义,远不止长度可以衡量。一年来,细数身边一个个变化,积点成线、聚线成面,一幅壮阔图景奔来眼底:山东动起来了、干起来了,搅动“一池春水”,打开一片天地;一股豪迈之情激荡胸怀:山东观念在变、精神在变、气质在变,千磨万击还坚劲,不畏浮云遮望眼。新时代的山东,向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砥砺前行,昂扬再出发。
一切发展思路
以此来谋划
坚持“四个一切”,谋篇布局就找准了思想共识的“定盘星”,就把牢了排兵布阵的“号令旗”,就找到了扬帆未来的“航向标”
5月中旬,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推进会上,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精彩纷呈,大项目好项目令人目不暇接;5月30日,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圆满落幕,53名院士签约进驻院士港……发展势头热火朝天,“山东机会”广引宾客,“落户山东”磁场更强。
回头来看,“山东机会”不是等来、喊来、盼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谋划出来的。在布局地区发展过程中,这种新作为、新机遇,既体现着干事创业主观能动性的充分释放,更折射出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多次视察山东,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为我们把舵领航、指明方向,又给我们提振精神、凝聚力量,为山东发展确立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
牢记总书记嘱托,顺应时代大势、聚焦人民期盼、结合省情实际,为山东长远发展谋好篇、布好局,将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第一步,也是至为重要的一步。这不仅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必须担负起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谋划地区发展,首先是一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思想统一到哪里?共识往哪里凝聚?对山东来讲,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共识凝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上来。
对此,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做好山东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做到一切发展思路以此来谋划、一切发展布局以此来展开、一切发展举措以此来制定、一切发展成效以此来检验,始终保持山东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这“四个一切”,谋篇布局就找准了思想共识的“定盘星”,就把牢了排兵布阵的“号令旗”,就找到了扬帆未来的“航向标”。
年7月,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领山东党政代表团,南下苏浙粤,实地观摩学习先进省份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经验做法。为期四天的南方之行,时间不长,却犹如打开了一道思想闸门,让大家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寻到了标杆。如何更好地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转化为山东的生动实践,思考更加深入,思路更加开阔,谋划更加全面。
从年的深入调研谋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摸透省情特点,到年的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排兵布阵,再到年的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思路清晰、目标笃定,找准山东定位,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
细细打量这一整体发展格局,每一项谋划都既有规划图,又有时间表、进程单。看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看乡村振兴,构建“1+1+5+N”规划体系,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推进省级涉农资金整合,打造齐鲁样板;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综合交通网,构建“四横六纵三环”现代化高铁网,水、电、输油管道建设全面加速,打通山东发展的“任督二脉”……
纲举而目张,执本则末从。整体发展格局的“四梁八柱”立起来,山东长远发展就有了牢固支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就有了作战书、行军图。
细看蓝图,追抚初心,我们更加深刻地体认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指引新时代山东发展的总纲领、总遵循、总航标。
细看蓝图,追抚初心,我们更加深刻地体认到,一个统揽全局、着眼长远的顶层设计,从来不是一时的激情喷发和瞬间的灵光闪现,而是在把握时代大势、把脉问诊现实中,用忠诚、担当和心血孕育的宝贵结晶。
一切工作
以此来引领
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关键是要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努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这是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也是山东一切工作的科学引领
近日,烟台万华又成了新闻报道焦点。
作为中国唯一、世界少数拥有异氰酸酯(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企业,万华从昔日生产合成革的传统国企起步,技术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毅然长成全球异氰酸酯行业的领军者。
“总书记鼓励我们,要有这么一股劲,要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回想起总书记去年亲临万华视察的情景,董事长廖增太仍心潮澎湃。今年初,万华又在基础化工原料环氧丙烷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打破了国际垄断。
万华的创新发展之路,正是山东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个精彩剪影。
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关键是要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努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这是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也是山东一切工作的科学引领。
高质量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只有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才能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发展进步。对此,山东的认识十分清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突出瓶颈是新旧动能转换不畅,这个问题不解决,发展方式就很难转过来。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为依托,聚焦聚力“十强”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淘汰落后产能。
济南,牵手正威国际集团等知名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谷”;青岛,一年间“冒出”杰华生物、日日顺、聚好看、伟东云教育4家独角兽企业;淄博,壮士断腕,关停“散乱污”企业1.3万余家,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连续多个季度夺得全省第一……
半年以来,通过三次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现场观摩,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全面起势,山东高质量发展站上一个全新起点。
结构继续优化、“三二一”产业格局更加巩固,“四新”经济生机蓬勃,新动能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虽然一些经济指标出现回落,但锚定高质量发展,山东经济成色更纯、底色更亮、根基更牢。
成绩固然可喜,短板弱项仍在。转型阵痛加剧,投资压力陡增,大而不强问题仍然突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是向创新要动力。
1月8日,人民大会堂,潍柴动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举扭转了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困局。董事长谭旭光说,成果的取得,归根结底在于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坚定不移搞创新。
今年,山东省级财政拿出亿元支持科技创新,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家重点院校、科研院所沟通合作,聚集更多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向改革要活力。只有改才有出路,只有闯才有活路。聚焦制度创新这个最核心的改革任务,山东着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出台非公经济发展10条、国企改革10条、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等政策措施,全面推行“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扩权强县、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改革,为高质量发展释放澎湃动力。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总书记不仅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还进一步指明了实现路径。
高质量发展,孕育在7万多个星罗棋布的村庄中——坚持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探索制定齐鲁样板标准体系,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
寿光市双王城街道清水泊农场,场长李昌军按照标准化、工厂化理念种植的草莓西红柿,每斤卖到15元还供不应求。寿光市市长赵绪春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理解,是要用一方水土富裕一方百姓,让农民凭借农业收入过上好日子。
高质量发展,孕育在16万平方公里的蔚蓝海域中——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培育优势海洋产业集群,推进渤海湾港口整合,出台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强省建设强力推进。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去年获批筹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说,中心聚集了中科院13家研究机构,已与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签署7份合作协议,达成26项合作意向。
高质量发展,孕育在对资源要素的统筹协调中——对内,把有限资源优化组合,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济南莱芜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全省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对外,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落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已吸引境内外40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落户,去年从这里开行的中亚班列占全省到发总量的81%。
“双招双引”成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儒商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引来一大批高层次项目人才。
高质量发展,孕育在一个个项目的扎实推进中——当前,“七赛七比”正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天,一座11万平方米的圆柱形超算中心主楼,在济南东部拔地而起;济南对标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学深圳、赶深圳”,烟台对标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全省各地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
适应新的变化,把握新的要求,横在山东高质量发展面前的一道道坎,跨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就是一片崭新的蓝天。
记者王世翔王建王亚楠报道图:中集来福士烟台建造基地。图: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迎来各地学员。图:浪潮集团第四代云计算中心。图:青岛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居民在食堂购买便民午餐。图:干净整洁的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社区街道。
一切发展成效
以此来检验
人民是阅卷人。爬坡过坎关键期,发展任务越繁重,越要依靠人民,越要不忘初心。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决策、办事情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发展成效以此来检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决策、办事情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发展成效以此来检验。
“网上订餐安全吗?”“食药安全状况怎么样?”“小作坊的食品敢不敢吃?”……年底,青岛市食药监局负责人台上报告,市民代表台下评议,电视台现场直播。这是青岛市“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的一幕。全市接受市民评议的,有45个部门,每场有名市民代表参加,评议得分直接纳入全市综合考核。
人民是阅卷人。一切发展成效以此来检验,就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让人民群众做工作的评判者。
今年4月,年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结果公布。这个引发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