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长假,瑞安北麂乡迎来了近位游客,“如果不是受到台风影响,游客数量会更多。”岛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月1日至2日这两天,来北麂的船票都难订到。
(北麂岛夜色赵用航拍)
今年国庆长假,瑞安北麂乡迎来了近位游客,“如果不是受到台风影响,游客数量会更多。”岛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月1日至2日这两天,来北麂的船票都难订到。
曾经的北麂依赖于本地的渔业,尤其因最受温州人欢迎的大黄鱼而闻名。然而,以鱼而兴的北麂也因鱼而衰,并一度沉寂。
北麂开始思考发展走向,并启动捕捞养殖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本地渔业从单纯的渔业捕捞和养殖产业向“捕养加”及“渔工贸”一体化转型升级,形成了覆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贸易及物流的渔业产业链。同时,北麂也启动了全域旅游项目建设,投入资金建设环岛慢行道,立公村石头房整村开发,岛上的餐厅、酒吧和渔家旅舍也逐渐多了起来,海岛振兴,正从当地人的想法里逐步变成现实。
鱼
曾经的喧嚣归来了
北麂岛上的居民,不会忘记这里曾有过的喧嚣鼎沸。
“以前,我们北麂被称为‘小香港’,那时候岛上的人口达到上万人,瑞安的姑娘都爱嫁到北麂来。”北麂乡立公村村委会主任叶方成说的“那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正是北麂渔业鼎盛时期。那时候,外来的渔民就像一批批“掘金者”,海岛周围渔场里的野生大黄鱼群就是“金矿”。在一些老一辈北麂居民的记忆里,当时捕捞上来的大黄鱼,大量堆积在码头上,折射出一片金灿灿的光。
捕鱼带来的巨大利益,诱使北麂渔民引入敲罟捕捞这种作业方式。但这种方式采用声学原理振晕黄鱼,不管是黄鱼幼苗还是成年鱼都被一网打尽,短时间大幅增加捕捞收入,却导致了黄鱼资源锐减。几十年过去,野生大黄鱼以及近海繁殖的鱼类逐渐衰竭,这让渔民们尝到了滥捕的苦果,这也导致北麂岛人口不断外流,到如今,岛上的常住人口只有人左右。
如何走出困局?北麂岛首先想到的,依然还是黄鱼。
现在去北麂岛,能看到海岛周围的海面上漂着一个个圈,这些都是当地人养殖大黄鱼的大网箱。“在这样一个直径十几米的圈下面,就有近万尾大黄鱼。”海利村村委会主任陈建雄告诉记者,虽然野生大黄鱼已经很少了,但北麂岛周围海洋水深、盐分高,水质优良、没有污染,可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这给养殖大黄鱼提供绝佳条件。这些网箱平时以锚绳固定,遇到大浪或者台风天,卸掉锚绳就可以整个拖动至北麂内港避风。
在这众多网箱中,还有一个特别巨大的圈,称作“深水双圆周大跨距管桩式围网”。陈永国是这个围网的创办人之一,他出生于北麂,办过厂,采过矿。年收入过百万元的他,最后选择回到海岛,当起了渔民。
打造这个围网,是将40米长的管桩打入海中,深入海泥23米,形成一个水流通畅的超大水体(约30亩)养殖场。陈永国还在围网外围养殖藻类进行水质调控,从当地渔民那收购小鱼、小虾进行投喂。通过这些手段养殖的大黄鱼,让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评审都认为,其味道可媲美野生大黄鱼。
随着养殖、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先进设施的投资建设,养殖黄鱼,让北麂渔民又找到了新的产业“富矿”。
渔
致富的手段多样了
年,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在全国首开先河,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开展北麂山灯塔志愿服务活动。消息一出,便引起了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