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航标 >> 航标市场 >> 正文 >> 正文

声游江津博物馆丨溯回长江要津明墓志

来源:航标 时间:2023/3/14
白癜风有那些特征 http://m.39.net/pf/a_4800901.html

江津,重庆市第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文华胜地,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座书香墨韵的秀丽之城。

千年之间,因为文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江津城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重庆地区有史记载的第一个进士就是北宋江津人毕申,而后更有明代工部尚书江渊、联圣钟云舫、白屋诗人吴芳吉等人为诸多名仕中的杰出代表。

本期节目,我们将和江津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张欢老师一起,就在刻文雕琢的一笔一划间,感受江津的文教风采。

首先要说的一件文物,是大明敕封太孺人高氏墓志铭,它的主人叫高严贞,明朝时期江津本地人。铭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记载了她长达81岁的人生。

大明敕封太孺人高氏墓志铭

铭文

这方墓志铭是在江津南安门附近出土的。我们从这方墓志铭的记载可以得知,这方墓志铭的主人叫高严贞,由于她的丈夫杨旦早年去世,她一个人把儿子杨学抚养成人。

在她的教育下,杨学先考中了举人,然后又考中了进士。后来,杨学在山西布政使司为官,高严贞还不停的写书信教导,要杨学勤政为民、精忠报国。

另外,这方墓志铭中记载的高严贞、杨学以及杨学的爷爷杨彦,在江津地方史志文献中都有所记载。而且撰写这篇铭文的是当时山西布政使司的左布政使丘陵,书写这篇铭文的是右布政使谢祐,他们都是在《明史》中有记载的人物。

还有用篆书写了墓志铭上“大明敕封太孺人高氏墓志铭”十二个字的是当时山西布政使司的右参政祝颢,这个祝颢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的爷爷。因为杨学当时任左参政,跟他们是一起为官的同僚,所以才请他们来为杨学的母亲高严贞撰写这篇墓志铭。

家庭教育对江津人的文化底蕴熏陶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江津地区人文科教的发展,奠定了江津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

而这一股浓厚的社会风气,也被清光绪年间的一块篆山坪创修文峰塔落成记碑记录下来。

这块石碑是清朝光绪二十年在江津篆山坪修建落成了一座文峰塔的纪念碑,是在江津区德感街道篆山坪社区的一处山上发现的。

从碑文中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这座已经消失的文峰塔是一座九层楼的阁式砖石塔,修建于清光绪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年,最上一层塑有魁星像,与江津文庙的奎星阁隔长江而望。

这座文峰塔按照现在的话说,是老百姓众筹修的,原因就是人们希望这座文峰塔能保佑江津这个地方人才辈出、多中科举、学风兴盛。可惜的是这座塔现在已经消失,原因是在抗战期间,为了避免日军飞机将其作为轰炸重庆的航标而拆毁的。

一字字铭文,一笔笔题刻,书写的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的也不仅是一段生平。石碑天然冰冷,时光磨平笔画棱角,文字却被人赋予了温暖的情感,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崇文重教的文化社会,为我们勾勒出江津人精神情怀中的文韵风尚。

这些精神情怀在文字间流转长存、世代继承,让今天的江津依旧绽放着耀眼的文华风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