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航标 >> 航标市场 >> 正文 >> 正文

莱州虎头崖的历史底蕴很深厚,海边有座老辈

来源:航标 时间:2025/3/18
莱州(掖县)是胶东半岛的传统大县,底蕴深厚,古迹众多。这组图片就带大家看看当地一座老辈的航标灯塔。这座老辈的航标灯塔,位于虎头崖镇虎头崖村东侧海边,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如今已经是莱州市级文保单位。(灯塔图片作者:三合乡民)根据莱州市博物馆的资料,灯塔高约12.5米,宽6.2米,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共分四层,底层为石基座,高2.85米,二、三层均用青砖垒成,高约8米,最上层为玻璃罩灯标部分,高约1.65米。整个建筑呈六面锥体状,正南面宽2.76米,向东依次为2.69米、2.69米、2.71米、2.71米、2.73米。门朝向西南,高2.3米,宽1.28米,底层西北方向与东北方向,各有枪眼一个。东、东北墙二、三层处各开一小窗,东南墙第三层处与西墙二、三层处也各开一小窗。(图中石基中间的方孔,应该就是枪眼,作为防御之用)(不同视角下的虎头崖灯塔)该建筑保存较好,基础结构稳固,基本保持原貌。虎头崖,很早就是掖县海边的重要港埠,据《莱州市志》记载,因部分石岸为胶东丘陵余脉,延至莱州湾内,其突出部分形似虎头,故名。清代的《山东海疆图记》记载:“虎头崖,在掖县西二十里,每春夏间,天津各处渔船皆在此捕鱼,崖东西有碎石,舟行宜避。”(李鸿章的题刻)除了作为传统的渔港之外,在清末重视海防的背景下,虎头崖又具备了一定的军事意义(实际上在明代这里就曾设置过马埠寨)。北洋大臣李鸿章曾视察过该地,并留下了“山海奇观”的摩崖题刻,旁边的落款当中,李鸿章的署名尚可辨认。到了民国初年,虎头崖的商贸也也逐渐繁华,成为胶东半岛北岸继龙口港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商埠,在当时的地图中,通常都会标注出来。但据《莱州市志》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因为流沙淤积,港湾变浅,大船不能靠岸,商港功能逐渐退化,现在主要是作为渔港存在(这附近的海肠也是一大特产)。不过,由于虎头崖的名声比较大,原来的东宋镇与神堂镇合并之后,虽然镇驻地在神堂,但镇的名称却以虎头崖命名。外地人去虎头崖,最好问清楚是去虎头崖镇上,还是去虎头崖村里。这座灯塔,算是虎头崖辉煌历史的一个见证。当然,现在的虎头崖村也是个不错的地方。有机会路过这里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