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我们“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从“飞天圆梦”到“天宫新程”,我们在茫茫宇宙中定位伟大红色航标;从“嫦娥探月”到“问鼎火星”,我们始终秉持着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一梦一诺一征程,且吟且行且乘风。
北京时间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二度飞天的陈冬、再叩苍穹的刘洋、首次出征的蔡旭哲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由东华大学参与研发的“太空华服”,再次亮相空间站。
航天员飞天背后,是万千航天人的托举,是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而这其中,也能看到东华人孜孜奉献的身影。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华大学就开始用科研助力中国人的航空航天探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潘鼎教授领衔碳纤维研究团队成功研制“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助力导弹一飞冲天,填补国内空白,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张渭源教授(右一)与神七宇航员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合影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张渭源教授团队历经三年研发创新,完成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暖体假人系统”研究,利用暖体假人给出模拟外太空条件下航天员穿上舱外航天服后的代谢能量、热传递和皮肤温度等数据,为保障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发挥了关键支撑保障作用。
年载人航天工程研究项目立项起,东华大学化工生物学院袁琴华教授带领课题组开展多学科攻关,成功研制出“宇航员尿收集装置”,让航天员在飞行或应急中的“方便”变得方便。年,朱泉、袁琴华主持的“舱外航天服外层防护材料研究”项目入选了教育部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韩文爵高级工程师团队所研制的“航天飞行器高可靠钝化玻璃”成功应用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陪同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首次飞入太空。
纺织学院陈南梁教授团队研制的“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作为太阳能帆板的关键材料,连续成功服务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团队还成功研制“星载天线金属网”,在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移动通讯卫星等多个系列卫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卫星采用自主研发金属网天线的历史。
近年来,依托纺织、材料、设计等优势学科,东华大学主动承担“神舟”“天宫”等国家重大航空航天任务,其科研团队为保障航天员地面和太空工作生活全过程研发设计了系列专用服装。
在东华大学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航天员系列专用服装紧密排列。在满足各项功能需求基础上,中国航天员专用服装愈发时尚和美观。在航天员常服设计中,深浅明暗的变化搭配,让服装看起来更加立体饱满;工艺上以立体直线条为主,前肩隐喻航天飞行轨迹的“S”形弧线与前胸象征胜利的“V”形直线拼条呼应,呈现出粗细曲直的和谐之美。
此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同学们通过电视观看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实况,与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看到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创新攻关的系列专用服装,为航天员工作生活全过程提供保障,他们也更加坚定了不懈努力的决心,要为筑梦太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