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姗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显示,到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意见》的出台是完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教育督导体系的重要举措,教育督导“长出了牙齿”。
教育督导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督导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督促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照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改革发展还面临诸多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束缚,其中,督导作为推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的重要手段,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推动各类主体切实履行教育职责。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孟久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体上看,教育督导还存在机构不健全、权威性不够、结果运用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权威性、严肃性不足,还没有真正形成威慑。在这一背景下,《意见》着眼新时代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教育事业发展全局,针对教育督导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教育督导“长出了牙齿”
张伟指出,《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时间表:到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并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机制方面,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同时,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不够、威慑性不足问题,教育督导‘长出了牙齿’。”张伟说。在管理体制方面,增强了督导机构相对独立性;在运行机制方面,建立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在问责机制方面,通过8个方面的制度保障督导威慑性;在督学管理方面,有利于提高督学专业化水平;在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完善法制和落实条件保障的具体办法。
孟久儿认为,《意见》的主要亮点首先是强化问责机制。二是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三是明确了新时代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的重点,顺畅运行机制。四是深化督学聘用和管理改革,完善教育督导队伍建设。五是强调信息化在督导中的作用,提高教育督导的科学化水平。
为新时代教育督导发展树立新航标
《意见》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张伟认为,《意见》的出台,是完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教育督导体系的重要举措,能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促进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有效落实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的法定职责。“《意见》的出台,能有效保证教育督导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维护校园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张伟说。
在孟久儿看来,《意见》为新时代教育督导事业发展树立了新航标。“《意见》是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回应,成为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总的指导和遵循。”孟久儿说。同时,她认为,《意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推手和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正在建立的体现。
“《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督导评估监测工作’,‘加快构建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推进建设教育督导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强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智能化督导体系,对于推行‘无感’评估,减少各类检查,提高督导的针对性、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切实贯彻党中央关于减轻基层负担、克服形式主义重要部署。”张伟最后补充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