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航标 >> 航标优势 >> 正文 >> 正文

那些年去过的栈桥

来源:航标 时间:2022/12/25

第一次去栈桥还是大一国庆节的时候,我在黄岛上学,怀揣着对青岛这个城市的向往,和两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去了,还特意做了一份极简版的旅游攻略。

当时跨海大桥还在建设中,我坐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轮渡,一切感觉那么新鲜。从轮渡口出来,就买了一张地图,“地图+公交车”那是我学生时代穷游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和现在出门智能手机导航相比,看地图旅游很有年代感。

从轮渡口出来之后,公交车几个站就到青岛栈桥,也是我第一次去栈桥。当时感觉挺激动的,在网上查的旅游攻略也忘了个一干二净,依稀记得,当时跟在一个旅游团的后面蹭了一些信息。

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年),是当时为了运输军需物资,特意修建的两座码头之一,也是晚清中国北方海防系统唯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

栈桥作为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而成。不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谁控制了栈桥就相当于控制了胶州湾。栈桥在建成使用不到五年时间,就被侵占青岛的德军征用了,还对栈桥进行了改造。随着后期小港和大港码头的建成,栈桥的运输功能减弱,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历史使命,成为游人的旅游之地。

栈桥尽头是一座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为“回澜阁”,回澜阁和栈桥的修建并非同期。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为打造青岛的观光旅游景点,主张对栈桥全面改造,回澜阁也是在那个时候修建而成,以栈桥为主景的“飞阁回澜”在当时就已经被评选为“青岛十景”之一。

栈桥海岸线附近有很多大块礁石,礁石上不乏贝类类的海产,海水退潮后,会有不少人提着小桶在礁石上敲敲打打,捡一些贝壳肉,靠近海边的人,总是不缺这些东西的。

栈桥的对面是一座美丽的小岛,又被称为“小青岛”,岛形似古琴,海风吹来,水波为弦,如琴声一般铮铮作响。那一片小小的陆地,绿树葱郁,最醒目的是那座白色的灯塔,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

此外,附近还有第六海水浴场可供游客游玩,不管是沙滩嬉戏还是近海游泳都可以,尽管面积比较小,不过周边的景致十分优美。躺在沙滩上,夜晚的灯塔光影与浴场的波光交织在一起,让人身心放松。

后来又陆陆续续去过几次,不过都是匆匆路过,也自然不如第一次去时那般的心情。尽管当时没有留下什么影像,不过那段记忆一如昨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