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水运报
□全媒记者姚飞宇周佳玲通讯员王超文/图
在嘉陵江北碚段,有一艘常年停靠在岸边的三层趸船和一艘疏浚小船——“渝港航趸”“渝嘉航8号”,这里就是王小万的“家”。17公里航道,24小时护航,天守护,36年的日日夜夜,以船为家,奉献渝水,这就是王小万的生活。
王小万是重庆市嘉陵江航道管理处北碚航道站站长。36年来,他犹如嘉陵江航道上一盏耀眼的航标灯,用青春默默守护嘉陵江上船舶的安全航行和沿江群众的生命安全,先后获得了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先进工作者、重庆市第四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日,王小万又荣获了交通运输部第一届“最美港航人”称号。
守护平安的“眼睛”
嘉陵江北碚段航道属于天然河段,航道内密布着7处碍航险滩,水域深浅最大处相差上百米,是嘉陵江航行风险最大、养护难度最高的航道之一。
30多年来,成千上万次出航,王小万对管辖的这17公里航道的每一处激流险滩牢记于心,甚至听到浪花拍打船体的声音,就可分辨出当地水位的深浅。在航道维护上,他也从未出现过因航标布设不到位,而引发海损事故的情况。
航标为来往船只指明方向,被称为行轮的“眼睛”,而养护航标、监测航道的王小万也如这双“眼睛”一样,目光如炬,每天密切地注视着航道情况,及时发现险情,并用一次次奋不顾身的救援,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年夏天,由于嘉陵江上游持续降雨,重庆主城遭遇30年不遇的洪水。一天下午,王小万突然接到紧急抢险救援命令——上游一艘船舶失去控制,正顺江而下,随时可能撞击下游的水土大桥,更紧急的是,船上还有一家三口人尚未脱险。
王小万立即出发,驾驶救援船疾驰在汹涌的江面上。此时江水上涨、浮渣遍布,他沉着驾驶,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水雾弥漫的江面上看到了正在漂流的遇险船只。
“打漂”的船舶随着急流飞速向下,要想脱险,必须用缆绳钩住失控船,并将其安全拖至岸边。这就要让救援船与失控船保持静态同步,这是一场考验驾驶技术的生死较量。望着越来越近的桥墩,王小万火速提档,追上了失控船舶,凭着数十年的水上工作经验,他飞快地判断出了水流和船的相对速度,仅仅几个呼吸间的功夫就使两艘船保持了同步……
船上的一家人得救了,大桥也平安脱险,而此时,船只距离大桥桥墩仅剩下短短米。
航标灯精神的“传承人”
年,18岁的王小万循着父亲的足迹,成为嘉陵江上一名航道工。源于父亲的殷殷嘱托和对航道事业的热爱,36年来,王小万如一座航标灯般,积极将“勤于吃苦,乐于拼搏,善于协作,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航标灯精神”传递下去。
每天清晨,王小万就会熟练地驾驶工作船从基地出发,朝着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下游开展航道巡查工作。在工作期间,他面对的可能是连续疏浚航道一个月不下船,可能是烈日暴晒下高达80度滚烫的甲板,可能是险情发生时一次次与死神比拼的生死赛跑……
在生产一线战斗了三十多个春秋的他,没有什么豪言和壮举,“要做好本职工作”是他常挂在嘴边激励徒弟们的话。“当年我的父亲把守护嘉陵江的信念传给了我,我也要把我的一身本事和航标灯精神一起传递下去。”王小万说。
每年,王小万都会积极配合单位开展连续两个月的航道技能强化培训,把自己多年来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指挥船舶安全航行、靠离码头及航道日常养护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无私地传授给青年职工。近年来,多名由他培养成才的新一代船舶驾驶员已先后走上重要岗位,极大缓解了单位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紧缺的局面。
“不管是航道疏浚还是船舶驾驶技术,师傅总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让我收获很多!”北碚航道站职工邓见军说。今年30岁的邓见军从江苏海洋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了嘉陵江上工作,至今跟随王小万“学艺”已有一年多。说到王小万,他的眼里写着满满的“敬佩”二字。
想在前列干在实处的人大代表
除了航道站站长,王小万还有另一个身份——从年到年,王小万担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始终立足本职岗位,为群众发声,为重庆水运的安全、畅通、绿色、高效发展鼓与呼。
他与其他航道站深入沟通,积极收集过往船舶的建议,多次走访船厂和航运公司,主动前往邻省市兄弟单位广泛调研……为了让提案更扎实更具有代表性,王小万留在嘉陵江上的足迹更深更远了。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王小万多次通过代表建议、正式报告、会议发言等各种渠道,向全国人大、交通运输部、交通主管部门呼吁,建立内畅外联的航道网络体系。同时,他立足嘉陵江,建议将嘉陵江航道河口至合川段等级与长江接轨,打造智慧化、数字化航道;建议长江、嘉陵江重庆中心城区段“两江四岸”打造青山、绿水、人美的旅游航道,满足全国各地游客需求,助推“网红重庆”高品质发展;建议继续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进程,缓解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压力,解决制约长江上游航运发展的瓶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