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延和、郑艺玲父女合影
在山东莱州有一位74岁的老教师,他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少先队工作,努力践行“做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为少年儿童服务一辈子”的誓言,连续6届参加山东省少代会,连续5届参加全国少代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就是莱州市少先队顾问、校外总辅导员、教育体育局退休干部郑延和。他说:“我永远要做培育祖国花朵的热心人、做孩子健康成长的知心人、做少年儿童工作的用心人。”
不仅如此,他的女儿郑艺玲也怀着满腔赤诚,踏着父亲的足迹,全身心投入少先队事业,在莱州市实验小学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郑艺玲说:“因为父亲的缘故,我从小就想当老师,尤其是当一名戴着红领巾的老师,长大后如愿以偿。不少人说我是子承父业,父亲的指导的确就像大海航标指引着我前进,他严谨善学、勤思创新、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一直影响着我。工作近30年来,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坚定地走在红领巾伴我发展的道路上。”
“人家能咬下来,咱就能啃下来”
“一定听毛主席的话,跟定共产党,努力学习,认真上课,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的孩子们服务。”年底,郑延和被推荐成为一名社办老师。回忆起来,郑延和说那真是喜从天降,激动得不得了。自此,他便与少先队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年轻的郑延和干劲儿足,肯学好钻研,很快适应了教学工作,并成长为一名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很多课程都“拿”得起来的年轻教师。“我和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上相处得很好,学生们也都喜欢我,把我当成知己。于是,学校又安排我担任郑家完小的辅导员。”郑延和说。
热爱文艺的郑延和组建了学校文艺宣传队,编排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目,经常在汇演中获奖。他执导公社中学生文艺宣传队的节目,一举获得掖县(现莱州)中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他被选为掖县政治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成员,担负起参加烟台地区农村文艺汇演的重任。他主演的《诗画配》获得一等奖,被评审团定为向地区领导汇报演出的节目。郑延和说:“这段历练为我更好地服务少年儿童、做好教育工作的初心储存了积蓄。”
年9月,因工作成绩突出,郑延和由社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报到时,教育组(教育局)一位王科长告诉他,去当高中音乐教师。
一听是音乐教师,郑延和感到很意外:“我是教初中代数、几何的。”
王科长问:“你在学校教过音乐课吧?”
“是,教过。”
“你还拿着二胡上过音乐课吧?”
“那是胡楞给吧。”(意思是拿着乐器胡乱拉。)
就这样三推两推,把王科长惹火了,一拍桌子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怕困难,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精神哪去了?”
坐在郑延和身旁的军代表扯了扯他的衣襟,他这才马上回答:“听从安排,当好高中音乐教师!”
郑延和在莱州市实验小学少先队小干部培训学校开课班上
就这样,赶鸭子上架,郑延和来到掖县城关公社第二联中任音乐教师,并负责掖县红小兵(少先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作。“当时我连风琴都不会按,怎么能上音乐课呢,还是高中音乐教师。”压力大,但是他向来有一个“人家能咬下来,咱就能啃下来”的性格。那段时间,他勤学苦练脚踏风琴伴奏法,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一般歌曲的伴奏方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当时音乐课没有教材,如何使音乐课适应形势、配合学校中心工作、使学生通过我的授课获得一定的知识,是我常思常想的追求。”他发挥做学生工作的特长,了解学生和社会需求,成功编写了掖县第一本以《音乐》为名的校本教材,第一个提出“三关两步走”的音乐教学法,受到重视并在全县推广。
女儿郑艺玲说:“父亲慈祥宽厚、乐观淡然,每天总是笑呵呵的,在他眼里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迈不过的坎儿。”
“当年的工作是多么精益求精”
年8月,掖县教育局成立重点小学,郑延和主动要求从公社教育组调入城关小学(即实验小学前身),担任第一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从理论到实践,他很快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做出了20多个首创性工作,为少先队事业恢复后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第一个校级少先队鼓号队;第一个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光荣名称;第一个规范队前教育内容;第一个红领巾广播室(站);第一个少先队干部学校;第一个大队部、少先队队室;第一个友谊校;第一个红领巾大院、少年之家;第一个县级红领巾银行;第一个县级少先队理论研究小组;第一个实现全校“一片红”;第一个县级统一普及少先队礼仪教育;第一个对少先队小干部选举进行改革,创建“比试”选举法;第一个召开校级少代会;第一个县级红领巾理事会;第一个获69个“全国创造杯”的县……
年7月,山东省农村少先队工作现场会在掖县召开,城关小学作为主会场。会上,郑延和以《努力开创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为题作了汇报,其中他首创的少先队的八大制度、三大阵地、校级少代会、规范化主题队会、少先队员代表汇报工作等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现场会结束后,郑延和说自己做好大辅导员的信念更加坚定。就在他甩开膀子再加油干的时候,教育助理找他谈话,希望他担任中心校校长。郑延和没有同意,只想一门心思做大队辅导员。公社副书记、教育助理一起找他谈话,他才同意担任中心校校长。
不久,他被调到掖县教育局,任团委书记、县少先队总辅导员,负责全县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在这一时期,全县团队总辅导员和我风雨同舟,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具有掖县特色的学校团队工作,全国红旗团委的称号也花落教育局。”
年4月,郑延和作为唯一县级总辅导员,在全国农村少先队工作现场会上作了《依靠农村优势开拓少先队工作新领域》的典型发言。莱州市少先队工作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典型,来自全国各地学习参观的同行、专家络绎不绝。
“一本本已经发黄、有点儿破损的‘自制书’,是父亲亲笔记录并装订成册的活动材料,有大队生活、光荣簿、少先队大事记、红领巾大院、友谊使者、经验介绍、活动集等等,记录了从年以来掖县城关小学的少先队工作与活动实况。由于学校拆迁、扩建,遗失了许多,只剩下26本,但依然能清楚地看出父亲当年的工作是多么精益求精。”女儿郑艺玲说,每次翻看,就像是在读一本少先队百科全书,自己仿佛身临其境,被一个个奇妙的构思震撼,被一个个精彩的活动吸引。
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郑延和说令他终身难忘,“我无论走到哪里,在哪个岗位上,红领巾始终是我心中的牵挂。因为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如国旗般鲜艳,她的璀璨光芒,照亮的不仅是我自己的人生,更是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纯洁心灵和成长道路。”
“我图的就是下一代能够健康成长”
年,郑延和从莱州教委副主任、纪委书记岗位退居二线,教体局和团市委的领导找到他,“当时莱州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新手多,领导希望我担任全市少先队顾问,带一带年轻同志。组织上信任我、需要我,何况又能回到孩子们中间,我二话没说当场就答应了”。他觉得干部可以退居二线,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永远没有二线,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
在莱州市少先队工作会议上,当郑延和接过教体局领导颁发的莱州市少先队顾问证书时,很激动,“少先队顾问的担子咱挑定了”。他用三个多月时间,总结自己几十年的少先队工作经验,把理论研究成果和活动实践资料进行归纳,编成本专题集,摞起来比他还高。
常有人问他,退休了忙里忙外图个啥?郑延和笑笑回答:“我图的就是让下一代能够健康成长,图的就是咱们国家兴旺发达,图的更是尽好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为增强少先队辅导工作的针对性,郑延和通过对孩子、辅导员、老教育工作者、校长、家长五个层面的调查,了解孩子们所思、辅导员所期、家长所盼,系统掌握少先队工作第一手资料。
有一次,他要给幼儿园教师上一堂辅导课,选择“食物”“知识”“特长”“习惯”“快乐”五个关键词,到商场、市集做调查,让幼儿家长们从中选择,看看他们最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获得什么,结果大部分家长都选择“快乐”。于是,他就以“让快乐永远相伴”为主题,做了一场《幼儿教师的阳光宝典》辅导,教幼儿教师怎样给孩子们以最大的快乐,获得老师们好评。
还有一次,在给一所家长学校做报告前,郑延和以“你最不喜欢的家长行为是什么”,在学生中进行调查,排第一位的行为是“爱唠叨”。他以此为切入点,做了《做家庭教育的智慧人》专题报告,提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希望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们以正面积极影响,获得家长们广泛赞同。
调研已成为他开展少先队工作的“法宝”,成了一种习惯。“我不拘泥于调研形式,有时候是调查问卷,有时候是随机询问,只要有孩子参加的会议,不管是在烟台、济南,还是在北京,我都忘不了搞调查,积攒的调研材料有几大本,有几千名省内外学生接受过调查。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掌握不同层次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