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列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改建专项计划的赤鼎屿灯塔完成建设后首次亮灯。赤鼎屿灯塔地处我国沿海南北大通道、台湾海峡西侧内航路的关键转向点,是船舶进出泉州湾的重要导航设施,也是湄洲湾港的进口重要助航标志,同时也是南北大通道,台湾海峡西侧内航路的关键转向点标志。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负责此次赤鼎屿灯塔改建。据介绍,改建后的灯塔塔高18.9米,灯高35.07米,采用绿色能源供电,灯光射程达到15海里以上,配装雷达应答器、北斗和GPRS双模遥测等现代化导助航设备,能满足进出泉州湾的各类船舶导助航需求。
赤鼎屿,又称乌屿,位于泉州港的口门,原为无人岛,也无建筑物。据了解,年,为开通南下途径金门入厦的船舶航路,中国海军在福建沿岸的岛礁建设了许多标身1米左右的灯桩,其中包含赤鼎屿上的第一座航标——赤鼎屿灯桩。
年,泉州港恢复对外轮开放后,着力提升港口的通航能力和后渚港的配套建设,尤其随着吨级集装箱码头投入试运营,大型船舶的进出港对作为关键岛屿的视觉航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时新成立不久的厦门航标区,于年将赤鼎屿灯桩改建成石砌、内旋梯,标身高4.5米的灯桩,射程提高至7海里。
随着泉州港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太平洋5万吨级码头的建成,对赤鼎屿灯桩的助航要求更高。年,厦门航标处应当地港航单位的要求,将该灯桩的射程提高到10.5海里,并采用太阳能供电,并于年安装雷达应答器,大幅提升灯桩导助航能力。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作为水上重要的导助航设施,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航标,赤鼎屿灯塔从最初的标身1米升级到4.5米,灯桩射程虽多次提升,但泉州湾深水航道近年来一期、二期及后续工程的建设,航道等级不断提高,进出的船舶流量增加、船型增大,对导助航设施的要求更高,原赤鼎屿灯桩无法满足附近和进出港船舶的航行需求。
为传承泉州悠久的航海文化,与古丝绸之路地位相对接、相呼应,赤鼎屿灯塔升级改建借鉴了中式古塔建筑风格,采用了石砌航标设计专利,塔身以花岗岩砌筑而成,融入古航标万寿塔、六胜塔石斗拱、石墙、石飞檐等元素,并雕以石屋瓦样式,展现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新形象。(导报记者杨汏通讯员郑徐婧庞皓严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