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3:调风镇——中国大陆最南端灯楼角(天涯海角),90km。
第一段,调风镇——愚公楼村,畅游菠萝的海,38km。
第一次认识徐闻两字,是在超市菠萝的货架上看到产地徐闻,才了解到徐闻是菠萝之乡。省道就是一个田园风光大道,入口处是县道交叉口,这个入口是90度左转弯,要留意别骑过头了。
在这个起点停车休息的时候,感谢上天给了我一双慧眼,马路护栏外的草丛里散落着几个菠萝,都是金黄色的,熟透了,估计是运输的时候拐弯掉下来的,每个都有点磕碰伤。我一个个捡起来检查了下都没有坏,就摆在路边,挑了一个中等个的带上吃,其他的留言给后面的三个伙伴吃。太幸福了。
入口这里是一大片茶园,只是这个告示,一开始让我摸不着头脑,为何茶园禁止电蚯蚓呢?后来查了些资料了解到,蚯蚓也叫地龙,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还可以是钓鱼的饵料、窝料,饲养小动物的饲料,甚至是某些地方的餐桌美食。有了这么些市场需求,有利可图,就有人发动自己聪明的脑瓜,发明一些高效抓捕蚯蚓的工具,比如某宝有售的电蚯蚓机。那茶园为何要禁止这种行为呢,一切的禁止之事肯定是带来坏处的,那有害的行为为何还有人去做呢,那肯定是利益的引诱。农村长大的我们基本都知道我们的地有了蚯蚓翻耕后,泥土就很蓬松,也有很多气孔,非常有利于我们的作物生长,我记得有一年我在自己家阳台种土豆,特地从河边挖了点蚯蚓回来放里面疏松土壤,到了秋天,土豆长势良好,蚯蚓个个肥满。我想肯定是茶园土壤肥沃,蚯蚓甚多,引起了某些人的商业欲望,经常来电蚯蚓后导致茶园土壤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鉴于此,我觉得国家应该从法律层面上禁止电蚯蚓行为,类似于禁止电鱼行为,这种灭绝式捕杀只会带来环境严重破坏。
路过一户人家门口,居然庭院里种着甘蔗,我们见到的甘蔗都是直直的,很少能见到这样的甘蔗植株。
再往里骑,就是满眼的菠萝种植地,号称“菠萝的海”。这个季节,菠萝已经都收割一批了,菠萝四季都可以收割,听说4、5月份的菠萝最好吃。那么大一片火山土壤大部分种的都是茶树、菠萝、甘蔗、香蕉和良姜,但是市场上凤梨的价格明显比菠萝高出很多的,为何他们不种凤梨呢。后来遇到菠萝农户,聊天学习了解到菠萝的尾巴是带刺的,凤梨是不带刺的。而他们喜欢种菠萝是因为菠萝为了方便运输保存,提前在未熟之前收割,可以成批在同一时间打药催熟,方便一次性批量运输出去卖,这样能减少成本,而凤梨却不能这样操作。
对照着我捡的菠萝,看来我是最佳幸运的,菠萝没有尾巴,是没有打药的。掉在地上躺在草丛里自然熟透。
这个观景台后面是菠萝的海里最陡的爬坡,爬上来后可以一眼看到七彩田园,这个七彩是作物的不同颜色,按照不同时节种植的,作物在不同年龄的颜色。
卖菠萝的大姐帮我削了我捡的菠萝,同时又送了我一个mini菠萝,我带着它准备找餐馆做一道好吃的菠萝菜。
在菠萝的海里逛得越久越容易饿,沿途又没有吃的,饿着肚子,淌着口水,飞奔愚公楼村,这是村口的标志,徐闻是菠萝之乡,而愚公楼村是菠萝第一村,听说徐闻的菠萝是愚公楼村先引进种植起来的。逛遍了整个村和菜市场居然没有做菠萝菜的,我就纳闷了,菠萝产地不做菠萝菜,看来这个小菠萝只能留待下一次机会了。
第二段,愚公楼村——徐闻县城,16km。
县城里匆匆而过,留下登云塔的印象,登云塔又叫风塔,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我更喜欢理解成字面意思,可以通过它一节一节地登上云天。
第三段,徐闻县城——角尾乡南极村,中国大陆最南端,34km
角尾乡是盛产海盐的地方,当地海风大,降雨少,温度高,蒸发量大,海水绿色无污染,且海水含盐浓度高,结晶盐特别优质。海盐生产沿袭古老的摊晒法,海水经梯级蒸发变成绿色天然盐。盐场的生产时间紧、劳动强度大,盐场生产主要以当地妇女为主,有幸目睹了这一劳作过程。感叹啊,这一路过来,印象中这边的妇女是劳动主力。
(滘尾祥光)灯楼角,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灯角楼,光绪十六年(年)建造,位于湛江市徐闻县,与海南岛遥遥相望,是琼州海峡、南海诸岛和北部湾唯一的航标灯,也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标志物。
角尾这里有特有的海水分水线,是北部湾和南海的交汇之处,两片海域的海水在此互相激荡,形成独特的“十字浪”。
这里也是众多房车旅游者爱好来的地方,今晚我一个人在此驿站扎营,周边被众多房车保护着,晚上没有风也不冷。这是驿站墙上的旅游示意图,罗列着徐闻之最。
至此,骑行至天涯海角已经到了海角,但不是旅程的终点,希望明天的归程同样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