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航标 >> 航标介绍 >> 正文 >> 正文

答记者问丨2021年,全省工信系统承压奋

来源:航标 时间:2023/5/31

本文转自:山东发布

今天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提出,今年山东要实施基础设施“七网”行动,请问山东省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谋划?

王栋:基础设施“七网”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扩需求“十大行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按照“统筹谋划布局,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研究谋划了“七网”建设重点。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力争新开工雄商高铁山东段等3个高铁项目、济南至微山等17个高速项目、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等2个机场项目,建成黄台联络线等2个高铁项目、济南至高青等5个高速项目,确保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亿元以上。现代物流网方面,突出抓好5个国家物流枢纽、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推进陆海空一体化多式联运中心建设,搭建全省统一的城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一批直营连锁超市、加工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能源保障网方面,加快推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海阳核电二期、天然气环网等重大工程,集中开工建设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万千瓦以上,在运在建天然气管道里程达到公里。市政公用设施网方面,新改建城市道路公里,新建城市绿道公里以上,新建公共停车位3.5万个;完成城市老化燃气管道更新公里;整县制推进雨污合流管网和黑臭水体清零,全年完成3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现代水网方面,加快推进烟台老岚、济南太平、青岛官路等水库和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推进南四湖退圩还湖和水资源利用北调、东平湖老湖区分区运用及洪水南排工程,基本完成小清河复航主体工程,确保全年完成水利投资亿元以上。新型基础设施网方面,实施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6万个;开展数字中心提质增量行动,建好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据中心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20个以上。农村基础设施网方面,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农村公路县乡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到54%,农村公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年底前农村家庭基本具备百兆以上接入能力。

下一步,省里将逐一制定“七网”具体实施方案,拉出重点项目清单,细化年度建设任务,集中优质要素资源,推动项目及早开工、加快建设、尽快达效,为全省经济增长提供稳固支撑。

大众日报记者:

年全省工信系统承压奋进,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请问在制造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成效?

安文建:年,全省工信系统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深入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超额完成年初预计的6%目标;两年平均增长7.3%,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1-11月,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具体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动能转换更快。落后动能加快淘汰,圆满完成粗钢、焦炭等重点行业的产能年度压减任务,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传统动能加快提升,连续两年提前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技改投资两年平均增长6.4%,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新动能加快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8个百分点。

第二,创新能力更强。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新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项。成功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9家、质量标杆11项,均居全国首位。推动成立5个信创适配中心,开发首台套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项,推广应用首批次新材料产品项。冬奥会雪蜡车、深海1号、时速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等一批重大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第三,链条韧性更足。聚焦42条关键产业链,配套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等4项工作机制,精准绘制“1张图谱+N张清单”,确定家“链主”企业,指导成立35个产业链共同体。省市一体开展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个,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个,举办产业链重大活动90场,服务企业4万多家,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第四,数字赋能更广。成功创建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开通5G基站突破10万个,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9个,推动建设全国首张5公里确定性网络,获批组建未来网络研究院。深度培育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两家国家级“双跨”平台和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居全国第二位。

第五,非公经济更活。《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实施;新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8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0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家,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小巨人”家,均居全国前列;有效期内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家,瞪羚企业家,独角兽企业20家。截至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万户,中小企业突破万户,民营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请问,在省级预算安排上是如何体现的,对“十大行动”是如何保障的?

崔宗涛: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对巩固我省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至关重要。省财政将支持“十大行动”作为今年预算安排的重点,多渠道筹措资金.7亿元,切实加大支出强度、创新财政政策、优化投入方式,增强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协调拉动作用。

一是安排亿元,支持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力争资金早下达、早到位,统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二是安排.5亿元,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重点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实施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奖补政策,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

三是安排.9亿元,支持绿色低碳转型行动。重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奖补机制,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采煤塌陷地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四是安排31.5亿元,支持工业技改提级行动。重点支持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通过“技改专项贷”等一系列政策,推进“万项万企”“百园技改”计划,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安排21.5亿元,支持数字赋能增效行动。重点落实“数字山东”建设任务,支持数字机关、“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

六是安排39.1亿元,支持传统消费升级行动。重点实施现代流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支持城市智慧商圈改造提升,推进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

七是安排4.7亿元,支持新兴消费扩容行动。重点支持做强首店首发经济,启动新零售“百千万”工程;支持精品旅游产业发展,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八是安排.5亿元,支持养老托育拓展行动。重点落实老年人优待和居民基础养老金补助政策,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计划,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提升学前教育服务能力。

九是安排17.7亿元,支持外贸固稳提质行动。重点实施对外开放强县财政激励政策,落实出口信用保险补贴、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奖励、开发区及国际合作园区奖励等政策,支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十是安排77.3亿元,支持公共安全提升行动。重点支持省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库、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粮食、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十大行动”资金需求量较大,仅靠财政资金是不够的。具体预算执行中,我们将在管好用好以上财政资金的基础上,统筹中央和市县资金,创新财政政策和投入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引导作用,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带动社会各方面资金加大投入,确保扩需求“十大行动”落地见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