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航标 >> 航标介绍 >> 正文 >> 正文

吟诵的规矩吟诵符号的意义

来源:航标 时间:2023/6/6

中国现代音乐学著名学者杨荫浏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

由语言而吟诵,由吟诵而歌唱,期间有着一贯的关系。

意思就是:语言可吟,吟而成歌!

即:歌是汉语语言用声调表达出来的呈现形式。诗词文赋均可用吟诵的方式来铺开,创作。汉语语言在心里口里都是有自然旋律的,而旋律的生成就是在一定的发音规矩基础上,通过运行音调,由个人情感流动出的心声。

所以,掌握汉语文言中发音的规矩,人人都可以即兴而唱,人人都是作曲家!怎样理解“作曲家”?作即为创作,从无变有的过程。汉语在自然形成中已经有了旋律,每一个声调都有着特殊的含义。调子夹带长短,高低,回旋等音阶的律动,形成包含各种情愫的深腔共鸣。那是从肺底冒出的,延绵流畅的,撼动天地的混响之声。

古时,中国只有渡曲家,因为每一个优秀的曲调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适量的调整,而音乐旋律的结构基本是明确的,其调整过程成为忖度。所以,中国历史上没有作曲家,只有渡曲家。想象一下,即便是最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霓裳羽衣曲》定是经过很辈人的潜心琢磨才达到现有的表现张力的吧!

如何将这样优美的旋律性语言,在传承中形成现今文化该有的中国式吟诵调,让人人都可以习得,运用,快乐读书。就是我们需掌握该有的固定性规律,懂得每一个音调所含意义,发出准确的文读音,在继承的条件下,反复品咏,形成该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吟诵有三个特点:第一,他基本是唱的,或者说是可唱的。第二,每个地方的旋律是不一样的。第三,遵循着共同的规矩!

现今教学在西方教育熏染下,形成了文读音,普通话的两种表现形式:读与朗诵!

读就是按照拼音字母发出该文字应有的声音。朗诵就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带着适合的情绪,用声音表现出文章中的魅力所在。

我们每次在练习现代文的朗诵或者进行相关朗诵教学时都会在文章里绘出不一样的符号。逗号停顿半拍,句号停顿一拍,段落停顿两拍,V表示换气。情绪饱满时除了饱含激情地读出可控词,末尾感叹可达三拍,上下箭头表示处理情绪的高走与低落,沉默半分钟更是一种渲染情绪的技巧运用……

一顿符号下来,该有的表达都能做到声情并茂。

可这样的方法运用在读古文朗诵时,始终有点“牵强附会”,无法与心中的情绪与脑海中的镜像,在文字词里得到应有的三维复合体,那些解说更是奔赴各种境遇,赏析成片扑杀。你需很静的通读好几次,与字词里的个别不能融通的地方去核实,去用现代人的语境腾出自己的理解。

叶圣陶老先生的《文心》在古诗文的文字编排是竖排列的,下面画着长长短短的竖线条与波浪文,或许就是吟诵诗词的长短缓急,颤音感叹之法?明朝王阳明先生也有“九声四气歌”用来说明四种结构的诗词,九种读字方法,而法即为读诗文的规矩。

所见即所得,读文是不能乱读,需照规矩读,读错了就会理解错误,理解错误了就不能明其意,知其情,得其道了。

普通话吟诵是现代吟诵界学习吟诵的实践方法,徐健顺老师命名为“矿泉水调”!我很喜欢这样的概述,像极了我对一种品格的定义—紫晶石!黑乎乎的外表含各种丰富的矿物质,看视平淡无奇的色彩却蕴含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的光芒。

诗的吟诵符号在徐老师的吟诵教学课程里有八个。

平声有三个吟诵符号:

短平:—,一三(五)字之平声

中平:——,二四(六)字之平声

长平:———,押韵之平声

仄声有五个吟诵符号:

Ⅴ上声韵

\去声韵

上去声(近体诗)

!入声(含押韵处)

<上去通押韵

此八个符号看似简单,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含义,读法!它富含声教系统最基本的运用规定,也是汉字中音与义,调与型形成的融胶点。

现在的普通话将识汉字分为一二三四个声调。在古诗文里,一二为平,一声须平着唱,二声须往上唱;三四声为仄,三声又名上声,须拐着唱,四声为去声须往下唱。

吟诵者均可通过吟诵符号,把大部分字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节奏音律表达出来。它可以用于近体诗,古体诗,词,曲,骈文等的吟诵铺展!可以说运用起来是于有形至无形,博古通今,唱诵随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

———!

———

黄河入海流

!———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以近体诗《登鹳雀楼》为例,标注上符号后,便一目了然。哪一个字读长,哪一个字读短,哪一个字读轻,哪一个字读重,哪一个字读高,哪一个字读底都是有规矩的。

第一句:白!日!两字都为入声字,读起来高、短,急促!突出惊叹感,惊讶于白日的灿烂。

依—山——山要读长,因为能感觉到山的连绵不断的。尽|就是太阳跨越好几个山头斜着缓缓落下帷幕的样子。生动活泼,如放动画片一般,很直观的。

按照现代普通话朗诵的上二下三的读法就是大太阳落下山,直白无趣!

第二句话按符号走同理。黄河是地下的,不能像现代普通话上二下三来读高短音,那是读天上银河的表达方式。河字须读长,黄河两字低音沉缓,突出本身是黄河宽又长。入海要读短重,突出河水流入大海是快速的,流是韵,是句子成分最有感情的部分,缓慢到前面四个字所发音的全部时间才是对的,才能表达出黄河源远流长,奔流不息的样子!

最后一个字楼更不能如普通话朗诵,高短,快速的结束!古时候的人“登楼”是表达忧愁的。它不是现代人理解的祝福语,不是奋发图强的诗。其主题是人生苦短,是汉诗文的一个重要主题。包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观,含有丰富的文人儒士济世安民的情怀与执着的追求。

吟诵是有规矩的,吟诵符号是这些规矩的指路航标。古诗词读错了就会理解错误。字有字的读法,长短高音轻重缓急;句有句的读法,它的抑扬顿挫,婉转起伏,都与含义有密切联系!

这些规矩是符合汉语与汉诗文顾有的特点,拖长音即所谓的“长言之”!加上部分的入声字,快短的塞尾音;仄声,不拖长的升降音,形成回环的妙趣横生的乐感丰富的读书法,朗朗读书声就会穿云而过,香飘万里,悠远绵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