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标日当天花鸟灯塔的点灯仪式(央广网发寒水摄)央广网宁波7月3日消息(记者杜金明通讯员邹超)一座位于我国舟山群岛北端的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灯塔还在“服役”,它在首个世界航标日(7月1日)的傍晚,在众多市民和媒体记者的见证下又一次被点亮。这是一次旨在走入航标、接触航标、了解航标,弘扬航标精神的开放日主题活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作为主办方,邀请了市民、游客和部分媒体参加。这座将满岁的灯塔是花鸟灯塔,位于我国舟山群岛北端的花鸟岛上。灯塔建于年,是当时中国海关海务科筹设灯塔计划中首批建造的灯塔之一。灯塔呈圆柱形,通高16.5米,以砖石和铁板筑成。花鸟灯塔处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口分野交叉之地,是中外船舶进入上海、宁波、舟山等港口的重要门灯,也是上海至日本以及经过太平洋的远洋国际航线不可缺少的标志。沿着灯塔内部的楼梯上到最顶层,就能看到直径1.84米的牛眼透镜不停旋转。每当夜幕降临,它就会被点亮,有节奏地发出白色灯光,成为方圆24海里繁忙航道上船舶的指路明灯。“90年代以前,视觉航标还是船舶海上航行最重要的‘导航系统’。”宁波航标处运行保障科副科长杨杰说,随着宁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港等世界级港口的发展,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航道越来越繁忙,船舶流量越来越大,对水深条件、海况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助航发展迅速。“现在应用的北斗卫星定位,理论上位置能精确到毫米。”杨杰同时表示,虽然助航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像花鸟灯塔这样的视觉航标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灯塔不亮,很多船都不进港,特别是外轮。”杨杰说,灯塔的文化上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截至年5月底,宁波航标处管理的航标有座,其中像花鸟灯塔这样的大型航标有12座,随着科技的进步,其中5座已经实现了无人化管理,另外7座灯塔仍然有人24小时值守。叶静虎一家五代人,就是坚守在一座座孤岛上的灯塔工的杰出代表。叶静虎的曾祖父是我国近代第一代灯塔工,清朝光绪年间就登上了距离花鸟灯塔不远的白节灯塔;他的祖父是第二代灯塔工。年,在一次台风中,为抢救补给船,不幸被海浪卷走,献出宝贵生命;叶静虎的父亲是第三代灯塔工,从年开始,一直在灯塔上坚守了40多年。“父亲为海上航行的船舶点亮灯塔,也为我的人生指明方向。”年,叶静虎成为第四代灯塔工。“当时是父亲给我报的名,那时候我开拖拉机跑运输,一个月有元收入,在灯塔上工作一个月才24块钱。当时对父亲的决定很不理解。”叶静虎说,守塔收入不高,又苦又累,几个月才回家一次。“最难熬的是寂寞,没人说话,找对象尤其困难。”从当初的不情愿,到最后动员儿子叶超群也加入灯塔工的队伍,叶静虎的灯塔情怀很难用语言表达。“希望他传承我们家的灯塔情怀,去艰苦的海上锻炼自己。”叶静虎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