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航标 >> 航标市场 >> 正文 >> 正文

五代人坚守一百年这是一份什么工作

来源:航标 时间:2023/5/14
白癜风初期的图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如今每个人对好工作

都有着自己的定义

有这样一户人家,

五代人做着相同的工作。

没有丰厚的收入,

只能在远离城市的舟山孤岛上

孤独地面对一座无言的灯塔。

即使中秋佳节,

也不能与家人团聚。

是什么让他们一百年来

五代人坚守?

02:53

东海五代守塔人:

那道光就是“诗和远方”

这是一个家族五代人的守灯故事,从年白节山灯塔建成至今已过百岁。

叶氏五代人,在嵊泗这座中国东边的小岛上演绎了属于他们的“百年孤独”。百年间,他们耐住寂寞,承受思家之苦,面对失亲之痛,却依旧世代守候,与大海和星星为伴,只为灯塔这颗“大海的眼睛”能永葆明亮。

“如果你结了婚,你看不到自己的妻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女情况如何?你又会是什么感觉?”

六年前,叶超群成为上海海事局的灯塔工,对他来说,英国著名作家伍尔夫笔下的守塔人生活就是自己家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作常态,从高祖父叶来荣、到曾祖父叶阿岳、祖父叶中央、父亲叶静虎,再到现在的自己,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12座灯塔,见证着属于叶家五代人的“孤独与守望”。

于叶家人而言,

每一代心中都有一座灯塔,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叶家第三代守塔人叶中央:

必须后继有人

“你看我爷爷干了,我父亲干了,我自己干了,下面儿子、孙子也让他们干,后继有人。”叶中央说。

80岁的叶中央退休前在白节岛上驻守了整整25年。从5岁起跟着爷爷一起守塔,到上世纪50年代,自己真正成为守塔工,辗转舟山海域数个孤岛,一直到年退休,叶中央的少年、青年、中年都是伴着灯塔度过的,“我的一辈子都交给了灯塔”。

叶中央的卧室白白净净,只挂着一张不那么清晰的黑白全家福。那是60年代的时候,趁着叶中央难得下岛的时候,匆匆忙忙拍成的,却成了一家五口唯一的影像,“我守灯塔守了那么长时间,到最后自己家里人都守不住”。

年春节,叶中央在岱山下三星岛守塔期间,让妻子和两个女儿来岛上团聚。没想到运载亲人的小船在途中遭遇风浪,叶中央日日盼着妻女的身影却等到了妻子和小女儿丧生的噩耗。

叶中央也想过放弃,但消沉了三个月后,还是不愿离开,只为了“人在灯亮”。

“灯塔就是国家的门户,人家看到你的灯塔就是要进到你的大门来了,你灯亮了就是等于门开了。”

叶家第四代守塔人叶静虎:

守护大海,让悲剧不再继续

上世纪80年代,叶家第四代守塔人,叶静虎在父亲叶中央的劝说下,放弃原本几倍的收入,也加入了守塔队伍。那是仍需要每天记录来往船只,以防它们发生不测的年代。在与父亲共守嵊泗白节岛的5年里,叶静虎从最初的不那么理解,逐渐体味到守塔的责任。

“我守塔几十年见证了这边航海的变化,船越来越多,从小船到大船到现在的万吨轮,对于我们守塔人来说,航运越来越发达,守护安全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每每眺望上海港的方向,叶静虎感慨万千。

叶家第五代守塔人叶超群:

85后的坚持!

年,守塔的接力棒传到了叶超群的手中,成为了第五代灯塔人。如今,灯塔岛上接通了网络,安装了电动旋转机,灯塔都由遥感和电脑监控,海上GPS的使用,也不再需要记录往来船只。

随着时代变迁,

灯塔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放眼未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航标上的广泛应用,许多条件艰苦的有人值守灯塔有望改为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灯塔,灯塔工也随之减少,如今在舟山海域,有人值守的灯塔仅剩七座。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有人值守的灯塔会越来越少。”叶超群坦言,自己可能是叶家最后一代灯塔工。“

在多平方公里的

浙东沿海海域,

有12座大型灯塔,

里头有父子,有兄弟,有爷孙,

数代人传承着不变的誓言。

然而,对于守塔人而言,

斗转星移,百年守望,

守护那一束光的信念,

已然超越时空。

来源/看看新闻、摄界

监制/丁前程、郑莉

编辑/张亚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