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至7月4日,是昆明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普法办、市司法局牵头在全市组织开展的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暨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月。在这一背景下,昆明市各部门各单位在环境司法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尤其引人注目,诸如“滇池全湖水质继续保持Ⅳ类,水域面积恢复11.51平方公里,首次出现‘湖进人退’;湖滨湿地植物物种增加到种,鱼类达到23种,鸟类达到多种”等。
昆明市年生态环境法治保护活动启动仪式。
市司法局供图
近年来,昆明市充分发挥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
科学立法
为环境司法保护奠定基石
立法是环境司法保护的基石,昆明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立法保护活动。昆明市以法治为统领,将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法治建设关键环节全覆盖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这在全国尚属首家。
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司法局等单位牵头制定了《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了《昆明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条例》;组织实施了《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昆明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昆明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等专题调研;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一起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云南省水文条例》等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坚持依法监督,创新方式,切实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项立法保护活动正在按计划有序实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保障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严格执法
对破坏环境行为严惩严查
昆明市统筹各环境司法保护成员单位,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围绕土壤、水、大气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执法保护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严重违法行为监督检查;市司法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备案制度,组织开展全市环境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通过实际案例指导各单位工作实践。
图自:昆明西山发布
市生态环境局加强净土执法保护,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攻坚,完成了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区域“五采区”恢复治理任务,加强了北部生态涵养区的保护管理;针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污染源强化管控,健全危险废物源头管控、规范化管理和处置等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超期贮存、非法转移、填埋、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市滇池管理局严厉打击违反《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的各种行为,严格落实“一条河道、一名督查专员、六名执法人员”的要求,在滇池流域35条主要入湖河道定期开展联动执法;同时加强滇池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开展船舶污染防治、滇池水上应急救援、滇池航标维护保养工作,对非法营运船舶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年,昆明市水务局通过建立完善水土保持审批、监管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管等措施,在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中追缴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万元,同时开展“清四乱”等专项执法活动,地毯式排查多公里河道,清理5万吨垃圾,拆除违建24.6万平方米。
此外,各环境司法保护成员单位不断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对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严格把关,通过生态环保风险评估,切实防范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风险;同时进一步规范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响应、监测和处置程序,并加强环境信息公开与社会舆情引导,建立健全突发舆情应对与处置程序。
公正司法
多项创新提升司法保护质效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昆明法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年,昆明法院四个环境资源专业审判庭和两个环境资源刑事审判合议庭共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件,同比增加8.14%。
年至今,昆明法院依法审理了大量资源开发利用案件,涵盖土地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珍贵动植物资源等不同领域,其中涉及濒危物种绿孔雀、陈氏苏铁保护的“绿孔雀”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广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