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努力与严谨书写信仰
扬金科玉律
在星辰大海中寻找梦想
她用汗水与微笑面对生活
践知行合一
在躬行实践中刻苦磨练
她就是来自
上海大学法学院
级法学专业
本科生苏晨曦
苏晨曦,法学院18级法学专业,高中毕业于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绩点排名年级第一,上学年GPA3.96,平均成绩99分;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1次、省市级5项、校级18项,连续三年获学业优秀特等奖学金;现已推免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同年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志愿路途不言幸苦
在三月初,苏晨曦被判定为次密接被转运到乐乎楼进行健康观察,在这期间她感受到了来自各方满怀温情的关爱。辅导员林建玲老师每晚11点加班之余不忘致电关心;橄榄绿志愿者、后勤工作人员保障三餐、收拾垃圾,尽力改善隔离点条件;医护工作者耐心宽慰、鼓励每日都要饱受鼻拭子摧残的各个同学。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疫情期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解除隔离之后,我渴望成为他们一样,成为守卫上大校园的逆行者,为早日结束‘战疫’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正如她说的一样,就是这些逆行者的榜样,让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积极投身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五一期间,知晓“今天,我劳动,你休息”的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后,苏晨曦没有一丝犹豫,立马报名了“防疫仓库物资盘运员”岗位,想着终于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人,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出现小小的插曲。
原本给她安排的工作内容是数据统计,却因为电脑故障的问题无法展开,于是只能和男生们一起进行物资搬运。但她对于繁重的体力活没有任何怨言,二话不说展开了搬运工作。而全程的热情灌注,不仅在后勤保障大楼及防疫仓库顺利、快速地完成了整个物资整理及搬运工作,还彰显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苏晨曦得到了老师及组长的赞许。
追求卓越突破自我
苏晨曦同学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学生工作,担任了法学二班学习委员,帮助解决其他同学学习上的各种问题。此外,她作为上海大学十佳志愿者团队—律舟法律援助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积极配合学院开展各种校内外宣传、普法活动,为法治入校园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二,她加入了“智力助残项目”,每周都会去陪伴辅导对接的小朋友,线下线上从不间断,获得了上海市肢残者协会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此外,她在大学期间三次参与献血,曾获上海大学无偿献血爱心铜奖。在上海地铁7号线上海大学站、专业博览会、法治文化节等活动中,都能看见她的身影。因在各类志愿活动中表现突出,她两次获得爱心公益奖学金,并被两次授予市级优秀志愿者称号。“希望以自己小小的勇气交付陌生人一份善意,我相信这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奔赴。”
不忘初心一心向学
专业学习上苏晨曦也是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大三学年,她以均绩3.96,即总评99分完成了十五门主干课程的学习,同时在保研过程中获得了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offer,最终选择人大进一步深造;保研结束后,又用一个月的时间极限复习法考并顺利通过。当谈及学习方法时,她说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最忌埋头苦读,广泛搜集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才是良方;同时要勇于探索,永远好奇,任何专业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刻意的训练获得,而对未知的好奇才是学习的根本动力。
硕士阶段她选择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方向。“如果能以己之力,以所学之专业为人类和环境带来一点向好的改变,而非束缚在资本的语言下,早早地磨灭了理想和勇气,那是何其幸运之事。世界纵已内卷,法治不容躺平。”
准封闭管理期间,她坚持劳逸结合,做好时间管理。通常她会把一天分为三部分,早上8点到下午6点自习,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晚上7点到9点运动;9点到11点是留给自己开发兴趣的时间,会在宿舍扒扒舞,看看书。“在疫情期间我们都要随遇而安,拥有从烦恼中解脱出来的能力,始终保持对生活的掌控感,相信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心之所向未来可期
作为一名毕业生,她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和敢于迎接未来挑战的坚定信心。“上大给予了我无数种可能性,鼓励我在更广阔的天地锻炼成长,这四年是我人生航路上的航标灯。”一路走来,足够幸运,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即将离开,我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珍惜时代机遇,永担青春使命。
在对学弟学妹的寄语中,四年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自我怀疑、患得患失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不必在意谁走得快一点。特别喜欢王安石的一句话,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当然,最重要的是平衡学习和生活,好好享受在上大四年的美好时光。愿学弟学妹们都能以梦为马,不留遗憾!
来源:上海大学图文来源
上大学工图文编辑
汪欣颖审核
杨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225.html